睡眠、饮食、运动、精神、环境,对身体健康缺一不可。在现代生活中,它们都被破坏了,以至于我们的健康处于危险的境遇当中。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面对生存压力、信息爆炸的社会客观因素,我们时刻紧绷着神经。周遭的人事物一切都在变化,我们美其名为创新。我们在享受着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时,也付出了剧烈的情绪、精神、心理波动代价。

这就是现代抑郁和焦虑不断突发的根本原因。试问,如果周遭生存环境能稳定祥和,不用经受因大众媒体导致的过度攀比,不用担心抓不住新科技和少看一点快餐知识就落后挨打,精神病何至于像如今一样成为全球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间,全球抑郁症确诊人数增加了18.4%,而同期世界人口增长只有12.7%,全球抑郁发病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中国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接近7%。

要解决精神健康问题,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呢?这或许是现阶段谁都回答不了的问题。

生活100栏目,时代的精神病人编辑

为了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减少个人健康管理所面临的阻碍和挑战,生活100在线个人健康管理社区(bbs.life100.live)致力于提供各种与健康管理有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交流平台。

生活100也是一个在线社交平台,可以在上面交流和分享健康管理的经验。欢迎到生活100 时代的精神病人栏目交个朋友。

精神对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汇总编辑

特别申明:以下链接只提供参考,不构成医学意见。许多研究只表明精神与健康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或决定关系。

1.你不知道的父亲产后抑郁症。研究表明:获得可靠的社会支持(可以依靠社会关系来获得有形的援助;通常在与亲密朋友、伴侣、家人和家庭的关系中获得情感支持;对拥有共同利益的群体的归属感),获得长时间不间断的睡眠时间、父亲在亲子关系中感到满意,可以降低父亲患上合并症的几率。

2.Nature:焦虑竟来源于肠道菌群?。研究表明:肠道内的细菌能够将饮食中常见的氨基酸酪氨酸转化为4-乙基苯基硫酸酯(4EPS),4EPS可穿越血脑屏障并降低大脑中形成髓鞘的神经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导致焦虑的出现。在对231份人的血液样本进行筛选后发现,自闭症儿童的4EPS水平是正常儿童的7倍。

3.年轻人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会增加日后痴呆的风险。研究表明:在年轻时患上过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的人,在较年轻时或晚年时患上痴呆症的风险更高,是年轻时没有精神障碍的人的3倍。在长达30年的观察期内,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人中有3957人(6.1%)也被诊断为痴呆症,而没有精神障碍的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8%。

4.人无压力轻飘飘,但为什么一有压力就睡不好?。研究表明:快速眼动睡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扮演着“哨兵功能”用于防御天敌对自身的危害,是一种本能性防御,这在实验小鼠中得到了证明。但这种本能性防御的天性会导致睡眠质量差。人类虽然不需要应对自然状况下的天敌,但这种保守的天敌防御环路可能被用于应对社交和工作压力等外界刺激,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

5.慢性压力让大脑压力调节能力失控,可能导致抑郁症。研究表明:与没有抑郁症的人不同,患有抑郁症的人无法使 mPFC 谷氨酸水平适应性降低,以应对最近日常压力的增加。

6.中年男性的孤独感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表明:从1980年代开始,共有来自芬兰东部的 2570 名中年男性参与研究。在随访期间,649 名男性(即 25% 的参与者)患上了癌症,283 名男性(11%)死于癌症。调整了饮食、睡眠、社会经济地位、心脏病等因素影响,中年男性的孤独感与患癌症风险增加仍有关(会增加10%),同时单身男性(未婚、丧偶、离异)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7.焦虑让人食欲下降,神经机制是什么?。研究表明:慢性压力(焦虑)应激下,大脑中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 VMH)神经元的簇状放电比例和强度会显著上升,导致产生摄食减少和能量消耗降低现象。

8.社交媒体使用越多越不开心,在青春期影响最为负面。研究表明:大多数社交媒体使用和幸福感的负面关系发生在青春期,并且与22-25岁的男性相比,这种关系在26-29岁的男性中更为负面。在16-21岁的青少年中,那些使用最少或最多社交媒体的参与者也报告了较低的幸福感,即过多或过少使用社交媒体都可能给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但在10-15岁的青少年群体中,社交媒体使用越多,对生活就越不满意。因此整体上,我们需要考虑合适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长来减少其对精神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损害。

9.七种健康习惯可降低有痴呆遗传风险的人患病可能性。研究表明:对1万人接近30年的跟踪,发现生活方式因素得分最高的人在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包括有痴呆症遗传风险的人群。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保存活跃(运动)、吃得更好、减肥、不吸烟、保持健康的血压、控制胆固醇和降低血糖。

10.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警惕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研究表明:迅速加剧的气候变化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从情绪困扰到焦虑、抑郁、悲伤和自杀行为。

11.“压力大,易拉稀”的机制找到了!压力使肠杆菌飙升万倍,破坏回肠功能屏障,引发肠炎!。研究表明:通过对小鼠施加压力并观察其反应,发现心理压力会导致回肠功能屏障破坏,同时导致肠杆菌科占比加大,引发肠炎。施加一晚上压力,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定植的数量与压力前相比显著升高了4-5个数量级,反复暴露于压力1个月,小鼠会失去对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控制能力。

12.压力太大会加速衰老吗?。研究表明:压力指数越高的人不出所料地具有老化程度更严重的免疫力。在对不良饮食和缺乏锻炼等问题进行控制之后,压力和加速免疫衰老之间的联系就没有那么强了。在控制了阳性巨细胞病毒后,压力和免疫细胞衰老之间的联系也减弱了。

13.Science:压力大就睡一觉,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研究表明:压力会促进小鼠的睡眠,不仅能减压,还降低焦虑水平,研究还确定了相关机制。压力诱导的睡眠减轻了小鼠的压力水平并减轻了压力引起的焦虑,而缺乏压力诱导的睡眠的小鼠在压力后焦虑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仍然升高。

14.压力太大怎么办?去郊外走走,一个小时就足够!。研究表明:接触大自然有助于注意力恢复和压力缓解。在大自然中步行 60 分钟会降低参与压力处理的大脑区域的活动,通过增加杏仁核的激活阈值而对杏仁核产生了有益影响。

15.Nature子刊综述:生活压力大,警惕这些疾病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生活压力是代谢疾病的一个中等风险因素,压力可以加速疾病进展。心理压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全因死亡率和肝病死亡率增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