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饮食、运动、精神、环境,对身体健康缺一不可。在现代生活中,它们都被破坏了,以至于我们的健康处于危险的境遇当中。

民以食为天,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各个组织器官正常运作,乃至于人体可以自由活动,都来源于有足够的能量。但如现代生活已经远离了真正绿色健康的食物。

我们的食物种类过于单一,我们的食物因追求利润越来越被催熟,我们大比例偏爱肉食,我们追求高油高盐辛辣刺激...现代食物和饮食习惯显然不利于健康,我们迫切的需要做出改变,以缓解越来越高发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甚至是癌症。

生活100栏目,吃得好活得好

为了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减少个人健康管理所面临的阻碍和挑战,生活100在线个人健康管理社区(bbs.life100.live)致力于提供各种与健康管理有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交流平台。

生活100也是一个在线社交平台,可以在上面交流和分享健康管理的经验。欢迎到生活100 吃好才能活得好栏目交个朋友。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汇总

特别申明:以下链接只提供参考,不构成医学意见。许多研究只表明饮食与健康之间存在关联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或决定关系。愿我们从中意识到或者获取到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灵感。

肉食类饮食

1.食物选择会影响癌症风险吗?。研究表明:红肉、超加工食品、加工肉制品、高盐饮食和饮用滚烫的饮料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富含水果、蔬菜和其他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可以防止癌症发展。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有助于防止细胞损伤的化合物。

2.牛津大学研究揭示:少吃肉,少得癌研究表明:在11年关于47万名参与者的调查分析中(癌症发生率12%,即5万多人患上癌症),与每周吃肉超过5次的人相比,每周吃肉5次或更少的人癌症发生率降低2%,只吃鱼但不吃肉的人癌症发生率降低10%,素食主义者癌症发生率降低14%。每周吃肉五次或以下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每周吃肉五次以上的人降低了9%。与每周吃肉五次以上的男性相比,前列腺癌的风险在只吃鱼不吃肉的男性中降低了20%,在普通素食男性中降低了31%。

3.JAMA子刊: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鱼肉和家禽肉则不会研究揭示: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显著增加心脏病患病率和死亡风险,鱼肉摄取量与心血管疾病无显著相关。

素食类饮食

1.大规模研究发现,吃蔬菜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12年内对40万名参与者的跟踪研究,每天吃蔬菜最多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风险降低了15%。然而,当考虑到可能的社会经济、营养、健康和医学相关的混杂因素时,这种影响会大大减弱。最终得出“更多地食用生的或熟的蔬菜不太可能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结论。

2.生吃蔬菜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研究表明:对40万人中年人达1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高生鲜但未煮熟的蔬菜摄入量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

3.食物选择会影响癌症风险吗?。研究表明:红肉、超加工食品、加工肉制品、高盐饮食和饮用滚烫的饮料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富含水果、蔬菜和其他富含纤维的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可以防止癌症发展。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有助于防止细胞损伤的化合物。

4.多吃葡萄或可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吃葡萄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也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发作。19名年龄在21-55岁之间的参与者,在为期四周坚持每天吃约40粒葡萄后,所有参与者的肠道生物群落多样性都增加了。包括能够消耗糖类和胆固醇的阿克曼氏菌。

5.加拿大研究发现:可溶性膳食纤维降糖功效与降血糖药相当。研究表明:除对2型糖尿病采取常规治疗以外,补充可溶性膳食(13.1g/天)、8周,有效降低血糖(HbA1c、空腹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但是对空腹胰岛素水平和果糖胺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同时发现,此种饮食方案对于初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较高的人群的作用更为显著。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燕麦、大豆、黑豆、红薯、萝卜、无花果、苹果、坚果等。

6.南开大学医学院:豆类蛋白吃的少,导致早衰,并引发肾纤维化。研究表明:【注意本研究是通过小鼠实验,并未在人体中实验】随着肾近端小管的衰老,豆科素的丢失会发生。豆科素的消耗会加速早衰,并促进与衰老有关的肾纤维化。补充外泌体豆科蛋白显示出在缓解早衰和衰老相关的肾纤维化方面的潜力。

饮料酒水类
1.Nature子刊:饮酒没有安全的量,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研究表明:对3.6万名中老年人的实验中,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体积在减小,并且喝得越多,情况就越糟。与滴酒不沾相比,每天1个酒精单位,相当于大脑老化半年;每天2个酒精单位,大脑老了2年;每天3个酒精单位,大脑老化3.5年;每天4个酒精单位,大脑老化超过10年。饮酒没有安全的量,最安全的饮酒量是0。

饮食方式

1.饮食不是主因,城市化可能才是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利于健康,采集狩猎生活比市场经济生活更利于健康。饮食变化对健康有影响,但不如城市化对个人生活模式改造的影响程度大。城市化导致人们居住环境的人口密度变高,对市场经济的依赖程度更高,这些可能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健康问题。

2.Immunity:营养如何调控免疫系统。研究表明:轻度或短暂的饮食摄入量减少可以增强保护性免疫,同时也限制异常的炎症反应。当营养不足时,身体会启动必要的安全机制,让一些免疫功能得到增强,为身体提供保护。但如果极度的营养缺乏,免疫系统就会崩溃。

3.协和医院临床试验证实,过午不食的限时进食方式,更有利于代谢健康。研究表明:对90名非肥胖的健康志愿者为期5周的临床实验中,发现晨间进食(eTRE,也就是不吃晚餐)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比午间进食(mTRE,也就是不吃早餐)更有效。晨间进食(eTRE,也就是不吃晚餐)改善了空腹血糖、减轻了体重和肥胖、改善了炎症,还增加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